会员登录      |      加入收藏      |      设为首页
走进厦门
当前位置: 走进粤厦   >  走进厦门

    【非遗习俗】闽台送王船习俗

    发布时间: 2022-04-08           浏览:20

    "送王船"植根于闽台地区崇祀"代天巡狩王爷"(简称"王爷")的民间信俗,是当地"王爷"信仰的产物,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就是"送王船""送王船"自明清时期在我国闽南地区形成后,随着人口迁徙、"下南洋"和海上贸易,逐步传播到我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区,成为一种特殊的海洋祭祀活动。

    中国(泉州市、漳州市、厦门市)与马来西亚的"送王船"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,广泛流传于我国福建南部的厦门湾和泉州湾的沿海地区,以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华人聚居区,相关实践也见于台湾南部的沿海社区。

    201911月,《*********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》公布,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获得"闽台送王船"保护单位资格 。

    20201217日,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报送的"送王船--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"(简称"送王船"),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此前,"送王船"已分别列入中马两国的*********非遗项目名录,成为中马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。

    "送王船"仪式依序有王船的制造、出仓、祭奠、巡境、焚烧等

    送王船是送"代天巡狩"的王爷。关于王爷的传说尚无定论,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,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间。2004年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爷,依四年一次推算,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此王爷并非代表"瘟神",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、赏善罚恶,保佑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一般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,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,制造一艘王船,或是用杉木制成,或是纸制,把王爷请上王船,载上柴、米、油、盐以至各项生活用品等实物,在海边焚烧。

    "送王船"(不能称为"烧王船",当地人很避免用""这个字),是沿海渔港、渔村古已有之的传统民俗,通过祭海神、悼海上遇难的英灵,祈求海上靖安和渔发利市。厦港渔家的"送王船"习俗,还糅合了王爷(郑成功)信仰。据传此俗源于台湾,清初渔家为缅怀郑成功的丰功伟绩,以王爷作为代天巡狩的神而奉祀,并造"王船"送之入海,虽不言明而心领神会。这一种民俗在"文革"期间中断,1995年在去台厦门住民的倡议下,重新恢复三年一次的活动,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热闹。

    人们开始为王船"化妆":船头正面为狮头图案,并按规矩在两侧插上旗子,此谓左青龙、右白虎。船尾正面则绘上大龙,船前后竖有"代天巡狩池府千岁"的红色号旗。船舷上方共插有60个纸人,分别代表了"天将、水手"等不同的身份,插旗的顺序是丝毫错不得的,有专人拿着秩序册,一一仔细核对。精心"打扮"过的王船由专人看管,停放在沙坡尾,周围划出一圈空地,以免船身被人碰伤。王船的尺寸、结构近似于真船,船桅、船帆样样不缺,据说这艘船放入水中也一样能行驶。


    依照古礼,"送王船"活动维持5天,斋醮、歌仔戏表演等民俗活动交叉进行。大鼓凉伞、舞龙、歌仔戏等精彩节目陆续上演。这次厦门港"送王船"活动全都在陆地上进行,称为"游天河",这与将王船放到海上漂流的"游地河"不同。下午近3时许,船身下方的固定物被抽走,王船开始凭借"腹部"下的车轮缓缓前进。有近300人组成9支表演队伍同时行进,全长近200米,边走边上演舞龙、舞狮、大鼓凉伞等节目为王船开道。长龙沿着大学路、海洋三所、白城一路,慢慢走向曾厝埯圣妈宫旁的海边。


    队伍到达海边时正值退潮时期。王船化火是活动的高潮之处,主办方为此准备了猪头、猪肚、鸡、鸭、鱼"猪头五牲"祭品进行祭拜。数百份祭品都用红袋子包裹着,其中也包括了香客送来的柴、米、油、盐和菜肴等。随后,祭品被放入海中,慢慢漂向远方。这不仅是为了祭拜神仙,更多是为了告慰曾经葬身大海的人们的英灵。下午453分,点火仪式开始。此时王船停放在沙滩上,船头向着大海。乩童以纸钱引火,随后众人也上前帮忙。不一会儿,火光冲天,王船船身传来"噼噼啪啪"的焚烧声音。在场的渔民和信众见状纷纷跪地,默默祈求上苍能将平安、好运和吉祥赐予自己。火借风势,船只渐渐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,3小时后,王船彻底化为灰烬,旁观的信众这才转身慢慢离去。据介绍,下一次海水涨潮之时,会把船灰一起带走,这象征着祭品全部送给了祭祀对象。


    送王船仪式是大陆同海外华人华侨、台湾同胞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。人缘关系创造了神缘关系,而神缘关系又密切了人缘关系,对于王爷的崇拜在海外华侨、华人中具有深远的影响,也是海外华侨、华人回乡探亲,寻根谒祖和进香朝拜的"根"之一,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,增进共识,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。如同安本地的王爷信仰,明清时期也随移民入台,同样成为入台同安先民开发宝岛的精神支柱。闽台两地的地缘、血缘、神缘纽带如此紧密,对增进两岸乡谊、促进和平统一、推进同安经济建设,实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。这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表现,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表现。